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存量已超过100万亿元,并且总量还在不断增加。随着运营年限不断增长,早期修建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问题和耐久问题日渐突出,加强养护对保持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状况和性能、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保值增值,保障路网整体效能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20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三大领域14项主要任务。“两新一重”引领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新方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交通强国不仅是交通建设强国,同时也应该是交通养护强国。完善养护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养护理念强 -以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加快推动全生命周期养护理念落地
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各阶段被人为割裂,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和实施主体,即便是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也只是实现设计和施工融合,本质上还是建设和运营阶段分离。这就造成项目优化、数据共享、全生命周期效益最优等目标和理念很难贯彻执行。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养护集团)积极探索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和运维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全生命周期养护理念落地。全生命周期养护要求项目的规划、勘察、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各阶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链的“数字粘合”、信息贯通和共享,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运维养护的要求,从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寻求综合效益最优的工程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指导养护规划、决策和工程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公路养护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养护模式从分散式小修保养模式向集约化的总承包模式转变。基于此,中交养护集团探索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总结出针对路桥隧结构物的“检测—加固设计—加固施工”一体化模式、公路或城市公路片区化长周期综合养护等养护新模式,在昆明、重庆、齐齐哈尔、宁夏等地实施推广,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了养护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投入。
养护科技强 -以智能养护、快速养护和预防养护为主要方向,加快创新驱动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养护强国”是交通强国重要组成部分和应有之义。我国公路网日渐完善、公路运量快速增大,对公路养护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养护技术和装备已经很难满足养护的各类需求,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技术、装备和手段,解决困难和问题。只有不断提升养护技术含量,才能更好地推动养护水平提升,从根本上实现智慧养护的目标。
中交养护集团面向养护业务需求,以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融合和业务协同为基础,深度融合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了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的中交智慧养护一体化平台,实现对公路的长期使用性能进行预测及全寿命周期的费用分析,分析出路网中“哪些路段”“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养护,合理测算养护预算,优化分配养护资金,辅助管理部门制定公路养护规划及养护计划。
中交养护集团依托广州黄埔特大桥、铜陵大桥、虎门大桥等特大型桥梁养护工程,自主研发了斜拉索检测机器人技术、斜拉索PE缠包维修技术、不中断交通条件下斜拉索更换施工技术、悬索桥索夹紧固施工技术、悬索桥吊索三胶两布防护技术、混凝土体结构渗透防护技术、活性环氧组合式钢桥面铺装体系等一系列桥梁养护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了多项养护技术难题,实现了智能化监测检测维修,有效延长了桥梁结构使用寿命,降低了养护成本,减小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在养护中同样重要。桥梁快速拆建技术作为前沿创新科技在公路改扩建项目中的运用,有效提高了改扩建工程的时效性,大幅减少了对交通的干扰。中交养护集团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牵头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既有城市桥梁上部结构快速更换成套技术及装备”和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千吨级梁桥快速更换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了系列(400—3000吨级)快速移除和安装装备,完善了桥梁快速移除和安装技术体系,发展了多种桥型快速拆除与建造的方法和安全控制技术。该成套技术与装备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舟山、武汉、广州、佛山、开平、阳江等地的近100跨桥梁快速拆除与建造工程实践,单次拆除、建造或同步拆建占路时间3至6小时,解决了跨线桥中梁式桥、拱式桥的整跨、整联快速更换(同步拆除与建造)工程难题,为我国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与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病害治理需要对症用“药”。中交养护集团通过在高性能、多功能、节能环保、固废再生利用、海绵城市、预防性养护等多方面探索,为客户提供适应重载交通、极端气候的多功能高新绿色养护材料。
养护标准强 -以加强养护标准供给和国际化为抓手,完善现代养护标准体系
截至2019年7月,已颁布实施的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共计113项,其中已颁布的养护规范仅17项,占15%,而建设期标准占比高达85%,建养规范比例严重失衡。对此,应加速完善养护标准体系,加速养护标准制定修订,在适用性和精细度上下功夫,满足行业急需。
同时,以养护标准国际化为抓手,积极参与交通国际组织事务框架下规则、养护标准制定修订,提高我国养护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速推动养护企业走出去,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自2018年以来,中交养护集团先后参编多项国家、行业、团体等标准,内容涵盖了养护、检测、加固改造、快拆快建等主营业务。其中《公路水下隧道养护技术规范》和《跨海桥梁养护技术规范》都填补了养护行业空白,尤其是《跨海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对规范、指导跨海桥梁养护作业,提升跨海桥梁养护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跨海桥梁养护向智能化、快速化、预防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养护管理强 -以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目标,升级全国养护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公路网络日趋完善,我国公路交通已从过去的“线状运行”发展到“网络化运行”的新阶段,迫切需要以“实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以及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为目标,统筹开展监测预警与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响应与应急处置等工作,加速升级全国养护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全国基础设施养护管理一张网、一套图、一个平台。
在现有技术装备及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中交养护集团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等途径,深度融合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了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的中交智慧养护一体化平台。通过积极推进平台的运用,致力打造全国交通养护“一张网”和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智网”。目前,该系统正在公司承接的黄埔特大桥养护工程中实践应用,通过中交智慧养护一体化平台,将监测系统、基于5G和机器人的智能检测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养护工程管理系统和安全运营管理系统集成于一体,实现了养护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今后,中交养护集团还将进一步研发养护决策与规划、综合评估、自动养护作业等专业系统,致力打造标准化、高效化、信息化的养护管理体系。
“十四五”时期,必然会对公路养护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是交通基础设施企业需要思考的时代命题。对于交通基础设施企业来说,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不仅要拥有超前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公路养护运营体制机制、商业和管理模式、资源整合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要掌握先进的养护科技,发挥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养护供给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