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

Enter Shenzhen Expressway

不负韶华 成长

在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这么一支队伍,用智慧和力量构建起畅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公路网。

他们就是深工程建设团队。

从1993年起,他们一代一代接力,遍洒汗水,凝聚匠心,不负韶华,将最宝贵的青春和年华奉献给了深圳经济特区公路建设事业。

01 历史的选择

1992年的深圳,虽然有1048公里的公路,但普遍属于低等级路段,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成了强烈反差。低端、不畅的公路制约着深圳的发展。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公路问题,会议形成了重大决议:“加快兴建深圳公路网,让公路牵引深圳特区快速前行。”

深应运而生,肩负起建设与运维深圳公路网的使命和责任。

1992年10月梅观公路工程奠基

02 “大十字”力量

深圳第一版公路网规划是“三纵三横”,率先动工和建成的是梅观和机荷公路。梅观南接中国最大陆路货运口岸——皇岗口岸,北通珠三角腹地;机荷西起宝安国际机场,东连粤东,两路一纵一横,犹如大十字架崛起于深圳特区外围。在“大十字”建设及建成初期,沿线多是荒山野岭。

1995年梅观建成通车

1995年5月机荷公路工程奠基

1999年,全长43公里的机荷全线通车,西与广深、深圳机场相接,东连惠深、深汕,成为珠三角与粤东连接的最主要干线。

1993年 刚全线建成通车的机荷公路

当时的南方日报用“广东第一路”为题,对机荷的建造质量、建设经验进行大幅报道。

随着梅观、机荷的先后建成通车,沿线经济得到全面盘活。电脑制造厂商台湾富士康集团率先投资20亿人民币进驻梅观西侧,成为当时深圳最大的创汇大户;深圳本土的华为公司迅速将总部从南山高新区迁到大十字交汇处的坂田,由此奠定了成为世界通信巨头的发展基础。

便利的交通不仅迅速让梅观、机荷成为高新经济走廊,一批当时的高档社区也沿公路快速形成。

03 海滨观光走廊

作为海滨城市,深圳拥有建设深水大港的有利条件。曾几何时,人们只能遥望这些优良的资源,一条窄窄的海岸边防公路承载不了人们逐浪的需求。

为了保障当时深圳提出的“两港起飞”战略,促进东部海岸旅游资源开发,还未洗尽机荷建设征尘的深工程技术人员,马不停蹄的转入盐坝、盐排的建设。

沿海岸线布设的盐坝建成后,不仅将东部丰富的海岸旅游资源全面激活,更携手随后通车的盐排,为盐田港集装箱码头成为世界级大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04 驶向光明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原“三纵三横”公路网提升为“七横十三纵”高快速网,作为西部区域重要一纵的南光也快速上马开建。

全长30多公里的南光是香港经深圳通往珠三角地区的一条便捷通道,对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广深及107国道的车流量进行了分流。

随着南光的建设,深圳于2007年设立了第一个功能新区——光明新区。

2008年新年来临之际,连接南头古城与光明新区的南光建成通车,深圳实现了镇镇通的目标。

这条光明之路,协同公明、松岗、光明新区域,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华星光电、天安云谷、招商智慧城等一批高新科技、上市企业总部陆续进驻光明。

05 唱响西岸

2010年8月26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

在前海开发全面启动之际,一个更长远的发展在西岸唱响,这就是结合T3航站楼落成后,腾出的一块更为广阔的区域——“大空港地区”。

面对新的发展需求,深工程建设团队再担重任、再启征程,开始了广深沿江(深圳段)公路的建设。

这条广深间第二条大通道在深圳区域基本沿海岸线布设,是一条几乎全程高架海域的公路,创造了多项第一。单体重量达到2400吨的桥梁板在中山的专门基地生产,并由专门的船泊拖运至桩基处架设,当时被称为“世界级的梁王”。

2013年,沿江深圳段建成通车,成为深港湾区一条不落的彩虹,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作为《圆梦工程》呈现,被誉为“深圳最美”。

2013年 建设者欢庆广深沿江深圳段建成

06 大道初成

作为深圳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历史赋予的使命,努力推动深圳公路网的建设。

在20多年的发展中,深围绕高等级公路大力建设、大举并购,在深圳区域完成了自建、代建公路项目22个,建成公路里程450公里,向省内外区域投资并购路桥项目10个。

目前,深正在推进深圳外环、沿江二期、机荷改扩等一批重大公路项目的建设。其中,外环全长92公里,是深圳公路网最长的一条,一期工程计划于2020年底前建成,二期工程计划于2021年建成,届时,将联通区域10条公路、8条一级公路。

外环国际低碳互通立交



联系方式
投资者留言
投诉与咨询
投诉咨询
路网信息
投诉咨询
关闭
地图